膨大真管螺,新种

Euphaedusa tumefaciens   sp.nov.
   

  7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正模标本 壳高16.0mm,壳宽4.0mm,壳口高3.9mm,壳口宽3.0mm。标本采自四川省峨眉山善觉寺,1964年8月9日。
副模标本 11个,壳高14.9—17.0mm,壳宽3.80—4.10mm,壳口高3.70—3.90mm,壳口宽3.0—3.10mm。副模标本采集地和时间同正模标本。
形态 贝壳小型.壳质厚。有光泽,呈短粗纺锤形。有
螺层,各螺层均膨胀,凸出,前几个螺层增长迅速,略膨胀,体螺层增长缓慢,膨大,螺旋部高,呈短粗纺锤形。在每一缝合线下方的螺层上凸出,并有一棱角。壳面呈深红褐色,并有细微稠密的螺纹和生长线。壳顶尖,胚螺层(1—3个螺层)光滑,色浅,无螺纹。缝合线深。体螺层之缝合线下,似乎有一条白色色带环绕。在体螺层腹面(即壳口背面)有较粗的螺纹皱褶。壳口呈梨形,口缘厚,外折,白瓷状。在壳口处可见到上板,下板隐约可见。上板与下板距离较远,上板较小。下轴板与下板在壳口处愈合。闭板在上板之上面,盖住上板,螺旋板在壳口处,下板之下方愈合。在体螺层右侧壳壁上见不到主襞褶、月状襞等。除去体螺层贝壳,可见到(靠近闭板)体螺层内壁上着生有6条肋状物,即主襞褶及其他襞褶。闭板细长,底部凹进,似如汤勺,背部光滑,腹部凹进,柄长。


生物学

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、多腐殖质的环境。住宅、古刹附近,多石灰岩的山坡等处。

分类讨论

本新种与海岛尖真管螺 Euphaedusa aculus insularis 相似,但后者壳高13—17mm,壳宽2.5—3.5mm,壳口高3mm,壳口宽2.2mm。有10—11个螺层,上板粗壮,螺旋板下降,其内隐蔽。下轴板隐藏,并在体螺层右侧壳壁上可见到稍长的上腭褶,短而向下倾斜的下腭褶,和一些短腭褶,呈弓形排列的月状襞,呈淡白色,均十分明显,故有所区别。